摘 要 為觀察 ZZ 型電腦肛腸治療儀與傳統手術方法治療重度痔病的療效及并發癥出現情況,將 147 例 Ⅲ 期痔、混合痔、嵌頓痔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 75 例用 ZZ- Ⅱ B 型電腦肛腸儀治療,對照組 72 例按傳統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分別觀察手術創面平均愈合時間,術后 7 天內疼痛發生情況及程度、出血尿潴留、創面水腫、肛門墜脹等并發癥及再手術率。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術后出血無明顯差異,創面愈合時間長于對照組,尿潴留、肛門墜脹發生率少于對照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但有復發。結果表明: ZZ 型電腦肛腸治療儀治療痔瘡效
果肯定,并發癥發生率低,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手術方法。
關鍵詞 痔;電腦肛腸治療儀;外科手術
我們從 2001 年起,用 ZZ 型電腦肛腸綜合治療儀對 75 例 Ⅲ 期內痔、混合痔及嵌頓痔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與 72 例用傳統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 Ⅲ 期內痔,混合痔及嵌頓痔患者進行了療效對比,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47 例痔病患者,按 Doll's 法 [1] 隨機分成 2 組:治療組 75 例,男 52 例,女 23 例;年齡平均 33.8 歲。對照組 72 例,男 53 例,女 19 例;年齡平均 35.1 歲。按中華醫學會 2000 年制定《痔診治暫行標準》 [2] 進行診斷分類分期:治療組混合痔 51 例, Ⅲ 期內痔 18 例,嵌頓痔 6 例;對照組混合痔 47 例, Ⅲ 期內痔 21 例,嵌頓痔 4 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使用杭州大力神公司生產的 ZZ- Ⅱ B 型電腦肛腸綜合治療儀,按儀器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3] ,治療方式包括高頻電刀切割、高頻電容場燒灼兩大部分。對照組按傳統手術外剝內扎術方法 [4] 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創面平均愈合時間,術后 7 天內疼痛發生情況及程度,采用視覺類比量標準疼痛計分法( VAS )進行統計,觀察出血(包括原發性出血及繼發性出血)、尿潴留、創面水腫、肛門墜脹等并發癥及再手術率。
1.4 統計學方法 各組數據以 x±s 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 x2 檢驗。
2 結 果
2.1 療效標準及并發癥診斷依據 療效標準按解放軍總后衛生部制定的《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 [5] 執行,出血以需干預止血、尿潴留以需導尿為標準。
2.2 療效 兩組患者均一次全部治愈,治療組平均治愈天數為( 22.53±8.53 )天,對照組平均治愈天數為( 19.16±6.45 )天,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 )。兩組術后并發癥出現情況見表 1 。
* p < 0.01
3 討 論
對 Ⅲ 期內痔、混合痔等過去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往往存在肛門部位疼痛時間長、創面愈合慢、容易并發出血等缺點。近年來,肛腸??漆t師傾向于采用各種電子治療儀器治療痔瘺疾病,其中 ZZ 型電腦肛腸綜合治療儀是一種具代表性的設備。從既往臨床報道中介紹,該儀器治療痔出血少、治愈率高,從我們的觀察中也證實了這兩點,但該儀器治療后疼痛、肛門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并不比傳統手術治療少,在創面愈合時間上,傳統手術反短于儀器治療。儀器治療后部分患者手術后 24h 內疼痛不明顯,而在手術后 48 ~ 72h 再次出現劇烈疼痛,我們考慮此情況與創面焦痂脫落后局部炎癥因子作用有關。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器械治療痔瘺疾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手術治療,因此選用儀器治療,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因人、困病制宜,選好適應癥,最好是結合傳統手術等其他療法綜合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王中男 . 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必要性 . 見 : 賀石林 , 王 健 , 王凈凈主編 . 中醫科研設計與統計學 . 長沙 :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1.110.
2 喻德洪 , 楊新慶 , 黃筵庭 . 重新認識提高痔的診治水平 . 中華外科雜志 ,2000,38(12):890.
3 俞凱華 , 馮玉琨 . 物理因子在痔瘡治療中的應用 . 中國肛腸病雜志 ,1999,19(3):28.
4 陳達恭編著 . 肛腸疾病手術圖譜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8.15.
5 李開宗 , 高志清 , 張貞乾 , 等 . 肛管直腸疾病 ( 痔 ). 見 : 孫傳興編著 .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 . 第 2 版 . 北京 : 人民軍醫出版社 ,1998.360.
摘自《 中國肛腸病雜志》, 2003 , 23 ( 3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