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琴華
(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摘 要 目的 評價藥物配合DSG-Ⅰ型肝病治療儀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療效。方法 隨機將13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65例藥物配合肝病治療儀治療,對照組70例采用常規藥物治療,比較兩種方法的療效。結果 治療20天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0.77﹪,對照組總有效率78.57﹪,兩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藥物配合DSG-Ⅰ型肝病治療儀治療病毒性肝炎有效且簡便。
關鍵詞 DSG-Ⅰ型肝病治療儀 病毒性肝炎 療效 護理
肝病治療儀是中醫理論結合現代醫學,應用新型電子醫療儀器,以其產生的特殊脈沖信號刺激人體穴位,使門靜脈、動脈產生強有力的收縮和舒張,使血流量加大而形成“被動生物泵”,以改善肝病時肝微循環障礙,使肝細胞得到充足的氧分[1]。同時,脈沖波刺激相應穴位時可排除瘀血,促進膽汁分泌,達到促進肝功能恢復、退黃排毒的作用[2]。本院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對65例肝病患者采用DSG-Ⅰ型電腦肝病治療儀(蕭山大力神公司生產)治療病毒性肝炎,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135例中,男105例,女30例,年齡19~60歲,平均(42±1)歲,按年齡隨機分成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7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1歲,男51例,女1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8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3歲,男54例,女1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兩組一般資料及肝功能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1次/d,阿拓莫蘭1.2g加入0.9%生理鹽水20ml,微泵靜脈注射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DSG-Ⅰ型肝病治療儀照射,2次/d,每次30分鐘,20天為一個療程,肝病治療儀紅外燈額定全功率275W,照射近紅外線波長范圍760~150mm,輻射強度0.07~0.49W/cm2,治療儀的操作:打開電源開關,按功能鍵進行功能設置,調節時間一般為30分鐘,將指套套入患者的食指或中指,調節紅外線在肝區的位置及高度,具體情況以患者的感覺為準,按治療設置鍵,機器開始工作。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乏力減輕、胃納增加、睡眠改善)體征及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固醇Cho)改善情況。
1.4 療效判定 經藥物配合治療儀治療20天即一療程后觀察,臨床治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主要指標恢復正常,即TBil<22.2mmol/L,ALT<50U/L,AST<50U/L。顯效:主要癥狀、基本體征與肝功能主要指標接近正常,即TBil 22.2~30.5mmol/L,ALT 51~65 U/L,AST 51~60 U/L;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肝功能主要指標有所下降,即TBil 31~45mmol/L,ALT 70~90 U/L,AST 61~70 U/L;無效:病情無改善。顯效率加有效率為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檢驗 表1、表2均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主要癥狀、體征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主要癥狀比率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兩組除黃疸癥狀外,其余癥狀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主要癥狀體征變化
組 別 |
治療階段 |
乏力 |
睡眠差 |
納差 |
黃疸 |
觀察組 |
治療前 |
57 |
23 |
23 |
32 |
治療后 |
4 |
2 |
2 |
2 | |
對照組 |
治療前 |
59 |
26 |
45 |
33 |
治療后 |
12 |
9 |
10 |
7 |
2.2 兩組總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
n |
治愈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有效 |
觀察組 |
65 |
30(46.15) |
15(23.08) |
14(21.54) |
6(9.23) |
59(90.77)* |
對照組 |
70 |
21(30.00) |
16(22.86) |
18(25.71) |
15(21.43) |
55(78.57) |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 護理要點
3.1 創造有利于治療的環境十分重要,需保持病室安靜,避免噪音及磁場干擾,病室內不宜有高頻電磁波,要有適宜的溫度(25~28℃)和相對濕度(55%~60%)。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有效性,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積極配合。
3.2 治療前用溫水擦身,治療時充分暴露照射部位,保持照射區皮膚清潔干燥,并注意保暖。患者的眼睛應避開光照或佩戴有色防護鏡。治療過程中紅外線燈需與患者照射部位有足夠的距離,約20cm,以免灼傷皮膚,因為對熱敏感存在個體差異,患者可適當升降照射距離2~3 cm。治療儀開始工作時應隨時觀察紅外線光信號,如信號太弱,及時調節手指在指套中的位置即可。
3.3 由于肝炎具有傳染性,使用肝病治療儀后每次用1:1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儀器及指套,每晚用紫外線消毒儀器30分鐘,防止交叉感染。
4 討論
內病外治是中醫治療的傳統特色之一,是遵循“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經絡學說、藥歸經等理論形成的[3]。本文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肝病治療儀治療病毒性肝炎,加強了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滲入肝組織與周圍臟器,在肝病治療儀近紅外線脈沖的熱作用下,機體細胞氧化過程加快,局部代謝旺盛,細胞吞噬機能增強,抗體形成增多,免疫力提高,達到促進肝臟恢復功能的目的。本院采用藥物聯合肝病治療儀的綜合治療方法,觀察組癥狀改善和總有效率均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藥物配合肝病治療儀治療病毒性肝炎療效顯著。
肝病治療儀雖然操作簡單,但需嚴格掌握適應證。DSG-Ⅰ型肝病治療儀適用于各種病毒性肝炎,但孕婦、有出血傾向及皮膚感染者禁用,同時在護理上必須引起重視,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引起灼傷,疾病傳播,受涼等不良影響,所以選好照射區域,正確把持照射高度,認真做好消毒工作十分必要。總之,肝病治療儀是一種無創性非藥物的治療方法,不會加重肝臟負擔,無任何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賽西亞,申燕,段利,等.應用多普勒超聲觀察HD-91-II型肝病治療儀對肝血流變化的影響.臨床肝膽病雜志,2000,16(1):45.
2 達小萍.肝病治療儀用于51例肝病病人臨床觀察.山西護理雜志,1999,13(2):80.
3 孫天晨.內病外治是中醫發展的一個方面.河北中醫,1994,1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