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華
【摘要】目的 觀察 BILT肝病治療儀(下稱治療儀)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療效。方法 隨機將11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組(常規組。52例)和治療儀輔助治療組(治療儀組。58例)。常規組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治療儀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治療儀照射肝區及針對性護理。連續治療20 d后評價效果。結果治療儀組治療后乏力、納差、腹脹、脅痛癥狀改善率顯著高于常規組,ALT、AST、TBil含量顯著低于常規組(均P<0.01)。結論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爭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治療儀照射肝區及針對性護理.可提高療效。
【關鍵詞】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病治療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4152(2009)19—0042—02 DOI:10.3870/hlxzz.2009.19.042
目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療仍以藥物為主,藥物是治療的外因,如何調動內因方面的作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一直是人們不斷探求的問題。我科使用BILT肝病治療儀(杭州大力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下稱治療儀)對慢性肝病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將操作方法與護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在本科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110例,男76例、女34例,年齡19~63(44.0±3。O)歲。均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肝硬化(代償期)45例;病程2~5年。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確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訂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儀輔助治療組(治療儀組)58例,常規治療組(常規組)5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護理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護肝及抗病毒治療,如采用苷草作者單位:湖北省中醫院感染科(湖北武漢,430061)張楚華(1967一).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收穡12009—02—02I修回;2009—03—14酸苷、還原型谷胱甘肽、丹參等靜脈滴注,抗病毒藥拉米夫定口服等。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治療儀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治療儀肝區局部照射和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1 治療儀操作步驟①將治療儀推至床旁,接通電源,調整儀器連桿臂及光能發生器的角度。②調整儀器光能發生器與照射部位(肝區)的距離15~20cm(以治療時感覺舒適為度),患者取平臥位,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充分暴露肝區;將脈搏傳感器夾在患者示
指或中指上,手指戴一次性指套,傳感器出線一側朝向掌心。③調節儀器參數,采用全調制、全功率工作方式,功率為295 W,使照射光隨脈搏信號有明顯“亮一暗一亮”變化即可。以患者感覺局部發熱為度。用藍色一次性治療巾遮蓋燈罩,以免光線損傷患者眼睛。指套式脈搏傳感器使用后盡量減少移動以免引起信息干擾,儀器各關節特別是光能發生器固定牢靠,以防擺動。每日1次,每次30 min,20 d為1個療程。
1.2.1.2 護理方法①治療前準備i治療前詳細詢問病史,排除心血管、腫瘤、內分泌等禁忌證,常規進行血常規、肝功能、生化、血清免疫學、B超等檢查[2]。向患者介紹治療儀的治療方法及工作原理、臨床效果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協助患者排空膀胱,囑
其身心放松。調節室溫并維持在22~25℃,相對濕度50%~60%,保持病室安靜;關閉手機,取出衣褲袋里的磁卡,以避免磁干擾。②治療期間的護理。治療中密切觀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脈搏情況,詢問其感受及治療反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治療期間,指導患者充分休息,因安靜臥位時可使肝臟血流量增加,肝內氧氣和營養物質增加,有利于肝細胞修復[3]。同時注意合理營養、合理用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樂觀的情緒,以利于疾病的康復。
1.2.2 評價方法治療1個療程后由主管護士根據相關評價標準[4]評價患者乏力、納差、腹脹、脅痛癥狀改善狀況;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膽紅素(TBil)的變化。
1.2.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1.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 例
組別 |
腹脹(n=42/52) |
|
納差(n=45/55) |
|
乏力(n=50/57) |
|
脅痛(n=28/35) |
| |
改善 無效 |
改善 無效 |
改善 無效 |
改善 無效 | ||||||
常規組 16 26 24 21 26 24 13 15 治療儀組 43 9 43 12 46 11 29 6 X2 19.77 6.91 9.97 9.29 P <0.01 <0.01 <0.01 <0.01 |
|
注:挖一常規組病例數/治療儀組病例數。
2.2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X±S
組別 時間 例數 ALT(U/L) AST(U/L) TBil(µmol/L) |
常規組 治療前 52 308.8±89.9 172.0±92.2 105.3±21.9 治療后 52 109.0±58.6 89.1±45.3 39.6±7.4 治療儀組 治療前 58 324.8±71.4 173.2±72.2 128.6±20.8 治療后 58 66.3±28.2﹡﹟ 76.0±23.2﹡﹟ 26.7±4.0﹡﹟ |
注:兩組比較,干預主效應﹡P<0.0l,時間主效應﹟P 3討論 饒嫻宜等[5]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肝微循環障礙是病毒性肝炎發病的病理生理基礎”,認為在各型肝炎的整個過程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肝臟微循環障礙;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程愈久,肝纖維化程度愈重,肝臟微循環障礙則愈明顯。中醫理論將這種血流動力學的病理改變視為“血瘀”,改善微循環是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環節。BILT肝病治療儀采用微電腦控制,能自動提取患者的生物節律信息,治療機制符合中醫的活血化瘀機制,用紅外線透射組織,使肝區部位獲得紅外波能量,改善肝細胞膜的通透性,使肝血竇的血流量增加[6]。趙長青等[7]觀察發現,正常人經肝病治療儀照射僅1次(30 min后),其門靜脈的血流量即顯著增加,從而改善肝臟的微循環,使肝細胞得到充足的血、氧及營養物質,改善肝細胞新陳代謝。該治療儀配合藥物治療能迅速降低血清轉氨酶,減少乙肝病毒復制,減輕臨床癥狀[8]。儀器與患者治療部位無直接接觸,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作為外治輔助手段,可調動機體內因并提高治療效果,具有操作簡單,治療過程中無痛無創、安全方便、無不良反應,患者易于接受等優點,在慢性肝病輔助治療上有較好的使用價值。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做好各種治療前的準備,包括身體、心理及相關知識準備,因而使治療得以順利進行,完全遵照醫囑完成療程,從而保證了療效(治療儀組治療后癥狀改善率顯著高于常規組,ALT、AST、TBil含量顯著低于常規組,均P<0.01)。操作及護理注意事項:①以一次性治療巾遮蓋燈罩避免光線照射患者眼睛;②患者接觸脈搏傳感器的手指戴一次性指套,以保持儀器的清潔衛生,防止發生交叉感染;③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④避免光能發生器直接照射脈搏傳感器,以免造成干擾;儀器避免潮濕,嚴禁任何液體潑灑在儀器上,避免較強震動,使用完畢關閉系統并切斷電源。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1):56—60. [2]任鮮華.電腦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觀察及護理[J].河北醫學.2003。9(8):741. [3]侯亞華.袁桂菊.心理行為干預對重癥肝炎人工肝治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23(23):53—54. [4]賀勁松.周大橋,高輝,等.DSG-I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對肝炎肝硬化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5。15(4):234-236. [5]饒嫻宜,蘇漣。王秀霞,等.肝微循環障礙是病毒性肝炎發病原理的病理生理基礎口].醫學文選。1984,3(1):17—27. [6] 田甜。徐列明.DSG-I型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促進小鼠肝臟微循環的實驗研[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09,2(1):7-9. [7]趙長青.薛惠明.顧宏圖。等.電腦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對正常人肝血流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4。14(5)t 290-291. [8]王曉忠,呂琪,李秀玉.DSG-I型肝病治療儀配合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04,25(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