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崔樹民 張培國 張學文
“現在看中醫、吃中藥真方便,針灸推拿拔火罐樣樣全,出門幾分鐘就到衛生所,報銷比例也高。”在村衛生所就醫的山東省寧陽縣堽城鎮張店村孫秀青老人,提起現在的中醫藥服務就豎大拇指。
這個投資近20萬元的村衛生所去年剛建成,覆蓋兩個村1500多人。衛生所4名醫護人員中2名是中醫藥人員。衛生所里中醫診療室、中藥房、針灸推拿室、煎藥房等科室齊全,此外還設有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村民在家門口就可查閱健康檔案、進行新農合報銷及轉診就醫等。
類似這樣的衛生所在寧陽縣有495處,它們和11處鄉鎮衛生院,4所縣級醫院構成了全縣的基層醫療服務保障網絡。近年來,該縣以爭創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契機,突出中醫強基惠民,大力實施“中醫強基工程”,不斷健全完善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造“一刻鐘中醫藥服務圈”,保證群眾就近看病、放心看病、低價看病。
強機構之基 實現三級聯動
篩選推廣15個臨床常用中醫協定處方,統一價格,提高20%比例報銷
寧陽縣充分發揮縣級中醫醫院傳幫帶作用,大力實施山東省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新建2780平方米中醫專科病房樓,將其打造成全縣中醫適宜技術教學、實踐基地。
強基幫扶方面,該縣選派10名中醫專家到鄉鎮衛生院坐診,對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和鄉村醫生開展實踐輪訓。發揮醫療集團協作載體作用,患者“通治”、專家“通享”、設備“通用”、技術“通行”。
該縣鄉鎮衛生院均配備400種以上中藥飲片、150種以上中成藥和針灸針、火罐、刮痧板、牽引床、針灸推拿床、自動煎藥機等中醫診療器具,全縣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建設率達100%。該縣把開展中醫藥服務作為新建、改建村衛生所考核驗收的必備條件。保證村衛生所中醫診室、中藥房、針灸推拿、煎藥、健康教育等科室齊全。
此外,該縣將農村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財政投入200多萬元,為495處村衛生所配備中藥櫥、電針儀、中醫治療包(箱)、三棱針、電煎藥鍋、針灸推拿床等中醫診療設備。同時,篩選推廣15個臨床常用中醫協定處方,統一價格,提高20%比例報銷,全縣村衛生所中醫
適宜技術推廣使用覆蓋率達到100%。
目前,該縣已建設針灸推拿科、肛腸科和骨傷科等中醫重點、特色專科16個,基本形成了中醫特色明顯、技術優勢互補、創新能力較強、規模效益突出的中醫專科群體。
強人才之基 發揮帶動作用
招聘100名大學生充實到中心衛生所,為農民群眾服務
該縣全面實施“鄉醫全科化”行動,以縣衛校為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分期分批對縣鄉中醫藥人員和鄉村醫生進行全科醫生轉崗規范培訓,著重提高中醫全科專業水平,培訓率達到100%。
該縣大力開展中醫藥人員與鄉村醫生“結對幫扶”工作,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每位中醫師以上職稱人員與1名西醫鄉村醫生“結對”,進行至少1年的中醫幫扶教育,為村衛生所培養“能中會西”的全科化鄉村醫生,全縣建立中醫幫扶結對關系163對。
寧陽縣還為10名具有高級中醫專業職稱人員各選拔1名弟子,結成師徒“傳幫帶”;推薦40名中醫骨干參加全省培訓班,20名中醫人員到省級醫院進修;選拔37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或專科領軍人物,65名基層優秀青年作為中醫重點培養對象,示范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近幾年,該縣涌現出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1名、省基層優秀中醫1名、市名中醫和基層優秀中醫7名。最近,寧陽縣又啟動實施了“大學生村醫(中醫)行動計劃”,招聘100名大學生充實到中心衛生所,為農民群眾服務。
寧陽縣成立縣中醫藥研究所,選聘12名專業人員開展中醫“病、方、效”協作和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研究,系統挖掘整理名老中醫專家常用診療經驗,形成規范,傳承推廣。
該縣注重對部分民間中醫藥特長進行搶救性收集整理,充分發揮其在疾病診療中的特色和優勢,共整理名老中醫診療經驗27項,民間驗方50個。
強文化之基 實施文化推動
建成4個中藥材標本展室,開展庭院內中草藥種植活動
該縣充分挖掘境內神童山、彩山、鳳仙山等天然中藥材寶庫資源,采
集可利用的1200多種動植物藥材,建成4個中藥材標本展室,進行集中展覽和中醫藥文化教育。開展以“我們身邊的中草藥”為系列的庭院內
中草藥種植活動,廣泛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普及。
該縣堅持“醫藥一體,協同發展”原則,擴大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積極發展適宜種植的丹參、菊花、桔梗、牛蒡、大青葉、旱半夏等中藥材,引導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數千畝。
該縣各相關單位集中設置中醫藥科室,在裝修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充分利用門廳、走廊、候診區、宣傳欄等區域及設施,宣傳展示中醫藥知識;5處鄉鎮衛生院設置“國醫堂”,推廣宣傳中醫藥診療康復技術。此外,還開展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六進”工程,讓群眾認識中醫藥、認可中醫藥、選擇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