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衛計委8月6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醫改辦副主任、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黃祖瑚指出, 2014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已占總診療人次的54%;全省86%的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縣域內診療,其中最高的縣已經達到97%,基本實現國家提出的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的目標。
全面提升縣域服務能力。全省每個縣(市、區)級醫院均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20所縣級綜合醫院轉設為三級綜合醫院,其中7所醫院成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同時,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達到了國家標準。
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全省各地以城市大醫院為龍頭,發展醫療聯合體、醫療集團;以縣醫院為龍頭,實施縣鄉村一體化改革,努力把上下打通,實行雙向轉診。目前,全省已有各種性質的醫聯體126家,所有基層機構都與上級醫院結成對口幫扶關系,開展雙向轉診、遠程會診和預約服務。
全面推動醫療資源集約化配置。全省2/3以上的縣(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區域檢驗檢查、病理診斷、醫學影像等中心,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大力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既帶動基層服務能力的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大醫院專家服務,又減輕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全面開展簽約服務。轉變服務模式,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為群眾提供連續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務。突出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開展簽約服務提供保障。目前所有基層機構均配有合格全科醫生,其中90%以上機構擁有2名合格全科醫生,全省已有7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服務。在此基礎上,全省全面推開基層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到今年底,全省將有8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所有縣(市、區)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減少的合理收入,各地主要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政府財政補助進行補償。價格調整的關鍵是,既滿足醫院的補償需要,又保證醫保能承受、確保群眾負擔不增加。
江蘇主要提高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服務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等價格。同時做好醫保政策調整對接工作,將調整后的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全省平均診查費由醫保基金支付80%左右,個人自付20%左右。
從2011年縣級公立醫院試點起,江蘇省級財政即設立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補助專項資金,對15個試點縣(市、區)按照35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2014年起省級財政加大補助力度,對所有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地區按照450萬元標準予以補助。
實踐證明,價格調整后,沒有增加群眾就醫負擔,全省所有縣(市、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整體運行平穩。